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讲,数学满分或许是永难企及的美梦,下面是一位高考考试148分懒人奋战数学经历的自述: 我身在牛班,却不是牛人。同班同学里做题比我快的有之,钻题比我深的有之,然而高考考试考场上比我分高的却少之又少。假如说我有哪些特别之处,那就是我是个地道的懒人。由于懒,我不愿苦苦挣扎于题海;由于懒,我一直拼命地探寻捷径。事实证明,数学是门可以走捷径的学科,不会偷懒的学生是与高分无缘的。偷懒也有肯定的办法,下面我就和大伙推荐一下我的偷懒真经。 1、少题海多精题 偷懒的第一要任就是降低复习的负荷量。数学最大的负荷是永无止境的题海。开学伊始,我便整理出一个大体的定义框架,并借助已有些做题经验对应框架进行要点筛选,删除需要低的和已学会的,突出重点和难题。如此在第一轮复习大伙都埋头做题之时,我便早早地跳出了题海。 省下时间只不过方法,把精力花在研究精题上才是目的。我最大限度地借助了两大类精题: 一类是涵盖了多项考试知识点的母题,一类是同一题型中频率较高的错题。 经验表明,对这两类题的反复研究和提炼大大提高了我学数学的效率,为短期内成绩攀升打下坚实基础。 2、少抄书多翻译 数学的一大特点,就是你可以通过有效的总结来代替无尽的习题。总结并不是一味地抄公式抄定义,而应该用我们的语言和做题经验总结出针对自己的解题方法,这也就是我所谓的翻译。事实上,高中三年我花在总结上的工夫与做题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总结中萃取出的一本针对性最强的翻译小册子最后成为我数学攻坚的 3、少动手多动脑 高中的任务非常重,为了偷懒,我在动笔做题之前总先浏览一遍题干,遇见会做的题绝不浪费笔墨,遇见相相同种类型的题也只综合起来做个思路比较即可(当然首要条件是计算和格式能过关)。这个习惯不只为我省去了很多无意义的劳动,更让我获得了从更高层次上审视题目的机会,从而加大了对很多考试知识点的纵深理解。 4、少粗心多自信 粗枝大叶是大伙在数学学习中很难绕过的一大障碍,然而粗心只不过表象,追本溯源仍是不够熟练。不熟练并不意味必须要用题海来弥补,惯于偷懒的我选择了用翻译来解决问题。审题不细的现象背后,可能是忘了分母不可以为零,可能是记不清反三角函数的概念域。总之,致使粗心是什么原因无非几类,稍作总结便可悉数在握。 心态的调整亦不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我所采取的手段是在临考一个月时找来近三年的高考考试考试试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细做一遍,并将答案写在卷上。抄答案的过程有益于对格式和细节进行查缺补漏。因为大部分的考试试题都在一轮轮复习中零星地遇见过,因而三套试题整体感觉偏易,从而能达到减少高考考试恐惧感,增强自信心的目的。 数学是高考考试获胜的重点,捷径是数学获胜的秘籍。我的四少四多捷径法的核心就是最强的自我针对性。只须找对路,你的高中三年级旅程肯定能迎来真的的鸟语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