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帝国的打造,即六王毕,四海一
1、秦的统1、过程(略);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打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
2、军事上的巩固:
(1)史实:筑长城、开直道,北击匈奴;开灵渠,平定岭南;开五尺道,开辟西南。
(2)意义:加大了北方的边防;初次把岭南、西南归入中央王朝的政治版图内。
3、评价(意义):秦朝的军事、政治手段,不只加大了对周围区域的政治控制,扩大了统治地区,而且推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2、怎么样巩固其帝国统治?
1、地方规范:实行废分封,行郡县,即海内为郡县
(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大规模推行:秦统一之后。
(2)内容:郡、县、乡、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
(3)性质:是中国古时候自秦王朝以来长期实行的一种地方行政规范。
(4)特征(与分封制相比):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
(5)巩固:西汉继续实行郡县制,并逐步消除去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权势。
(6)评价:达成了如此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的控制和管辖;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要紧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要紧标志。
2、中央集权规范,即皇帝、百官公卿。
(1)皇帝规范的创立:至高无上。
(2)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
三公的职责。丞相:统领百官,帮助皇帝处置朝政。御史医生: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军事。九卿:略。
特征:互合适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3)朝议规范:
定义:丞相、御史医生、诸卿讨论国家军政要务的方法。
评价:集思广益,降低决策的失误,但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坏。
(4)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增加了刺史和司隶校尉。意义:加大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于巩固政权,预防地方分裂权势的进步,有着要紧的意义。
3、评价:
1、秦汉打造的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的定了基本格局。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规范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大和健全。
4、常识拓展:
1、秦朝虽有太尉一职,但事实上并没设立官员,而是由秦始皇自己亲自担任。三公真的的确立是在西汉
2、秦汉时期:郡守和县令每年按期是向丞相述职,而不是向皇帝述职。
3、君主专制的两大基本矛盾: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两大矛盾的趋势:皇权不断加大,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的权力愈加集中,地方的权力不断被削弱。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本质特点: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
5、君主专制的弊病:独断性和随便性,不可防止决策中的重大失误,且容易致使暴政。因此皇帝的品行在其执政过程中至关要紧。
6、三公九卿的评价:三公九卿组成的朝廷是秦代中央集权规范的核心,是绝对受制于皇帝并代行皇帝政务的最高权力机关,三公的出现是对世卿世禄制的彻底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