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考试物理备考建议
镇原中学刘星
在新课标逐步推行的过程中,高考考试势必会在稳中求变,高考考试的指挥棒用途是不容忽略的,所以高考考试的命题思想,虽然重视入门知识,以能力测试为主,但也会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和革新能力、科学素养的考查。物理学科由物及理、从物创理的学科本位特点,决定了学生较难理解。高考考试以教学大纲和考试概要为依据,以构建与物理学科体系相适应的认知结构为目的,以进步学生的能力为重点。高考考试复习教学的设计一般可分三个阶段,大家常说:一轮夯基础,二轮练技法,三轮定乾坤,这话说得非常有道理。
第一阶段复习应以单元要点为主,结合第一轮复习提纲、紧扣课本,并对二者进行重新整理。复习一般历时160天,并且每月大考一次,每两周小考一次,每一个要点随堂测试,每单元专题测试,帮助学生完善笔记、打造纠错日记和错题本,必要时让学生解说该节内容,学生和老师一块倾听,然后由其他学生再补充、老师最后进行点评和总结。这一阶段复习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加大基本定义、基本规律的学习。重在对定义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要力求做到定义清、规律熟。不但关注具体的物理问题,而且应帮助学生理清要点间的联系与不同、定义的内涵与外延。
2、培养好的思维习惯。在复习中要看重对每个问题的过程剖析,每剖析、解决一个物理问题都要了解他是一个哪种模型、涉及到什么定义、应用了什么规律、使用什么办法。一个好的思维过程应该是:仔细审题,想象情景,构建模型,剖析过程,画出草图,探寻规律,列出方程,推导结果。字串6
3、把握好平常复习的困难程度。近年来高考考试考试试题的困难程度稳中降低,而且高考考试命题一贯是不倡导偏题与怪题的,所以不要将复习的重点放在难、偏、怪题上,要通过基本题目的学习巩固入门知识、学会基本办法。
4、要重视理论联系实质。在复习过程中对每一个物理定义和规律要尽可能在头脑中打造起相应的实质模型和情景,并有意识运用所学的常识讲解身边的物理现象,达成从生活走向物理。
5、要看重物理实验基本能力的培养。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察看现象,测量数据,探究过程,验证结论,总结规律,物理实验不只要了解有关实验的入门知识,知道实验原理,还要知道物理仪器的性能和用法,并用之来达成实验目的。
第二阶段复习主抓学科内常识综合练习,以单元复习为主线,并开设一些物理常识在实质应用方面的专题练习课,以提升学生对这种题目的适应能力。指导专题复习时要着重在思维办法方面引导、点拨,将能力练习和心理练习结合起来。复习时间大约55天左右,
第二阶段复习的重点是:夯实入门知识、凸现主干常识、兼顾新增常识。基本定义、基本规律一贯是高考考试物理考查的重点内容,而主干常识又是物理常识体系中的非常重要的常识,学好主干常识是学好物理的重点,是提升能力的基点。中学习物理的主干常识有: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牛顿运动定律;3、动量定律及动量守恒定律;4、动能定律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5、电场的基本性质及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6、欧姆定律、电阻定律及焦耳定律;7、串联、并联电路及电压、电流、电功率分配;8、安培力、左手定则;9、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10、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等。
热学、光学、原子物理部分常识,近几年高考考试需要变化比较大,虽然有新增内容,却删去了困难程度大的内容,总体困难程度呈降低趋势,试题多为选择题,有关题目变化小,建议使用回忆式复习法,回归课本,可以整理常识,使之互联网化。
新增要点,应用性较强,与新课标的理念更接近,容易成为命题点,对新增要点要有意识地强化理解、落实练习内容,如航天技术的进步和宇宙航行,多普勒效应,热力学定律,示波器及其应用,传感器的特征及其应用,回旋加速器,光电效应及其方程,粒子物理等等。
第三阶段看重解题规律和解题技法,强化审题能力和表述能力的练习,规范解题习惯。第三轮的复习需要是:在第二轮专题复习的基础上,综合练习,回归课本及1、二轮复习提纲,回归已做试题,提升应试能力。第三轮复习的时间一般安排25天左右,以模拟练习及其讲评为主要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练习好的竞技状况,进一步强化要紧的定律、定理、公式,对题型、题量、困难程度的控制通过不同层次需要的试题来练习,为使同学们有多种心理筹备,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审好题,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含阅读、理解、剖析等多种能力,(1),由粗到细,多角度获得信息:审题时,要先粗读,知道题目描述了何种物理现象,何种物理过程,需需要解什么物理问题,然后再细读,对题目文字和图象的重点之处,要细心领会,仔细品味,要多角度、全方位、无遗漏地捕捉解题信息。(2)咬文嚼字,捕捉有用信息:不但关注具体数据,而且注意叙述性语言的倾向。比如:至多,至少,恰好,缓慢,飞速,瞬间,光滑,轻绳是不是重力不计等等。(3)剔除干扰,提取有用信息:在题目给出的很多条件中,大胆地摒弃干扰,提取有用信息,就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4)深入推敲,挖掘隐含信息:有些题目部分条件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或图表中,全方位分析题意,无遗漏地将隐含条件挖出。(5)借用示意图,再现解题信息:示意图能直观明确地展示物理情境,可将复杂的物理问题变得形象具体,实践证明,很多物理问题只须画出了示意图,待求问题总是就能迎刃而解。
2、规范解题、审题是解题的重点,而解题的落点是表述的完整性,书写的规范性,这是提升高考考试物理成绩的一种有效渠道,物理解题表述的总原则:说理要充分,层次要了解,逻辑要严谨,语言要规范,文字要简洁,解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1)必要的文字说明包含:对非题设字母、符号的说明;说明方程的研究对象或所描述的过程;说明作出判断或列出方程的依据;说明计算结果中正负的物理意义。(2)解题中的方程书写要规范:要用字母表达式、不要掺有数字的方程;要写原始方程,不要变形后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3)用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注意延用习惯使用方法;尊重题目所给符号,题目给了符号绝对不要另立符号;一个字母在一个题中只可以用来表达一个物理量,一个物理量在同一题中不可以有多个符号;(4)解题中运用数学的方法应该注意:代入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解题过程中涉及的几何关系仅需说出结论不必证明;(5)题目答案的规范表达:文字式答案的、所有字母都应是已知量;物理数据都是近似值,不可以以无理数或者分数做计算结果(文字的系数是可以的),注意带单位;假如题目没特殊需要,计算结果一般应取2到3位有效数字;假如题目所求量是矢量,要同时答出大小和方向。
3、还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于学习过的物理定义和规律,物理现象、物理状况和物理过程的再认识。在脑海中尤如一幅幅图片,并可用草图表示出来。(2)、处置容易做训练与看课本的关系,强调同学们需要看重课本和1、二轮复习提纲。(3)、处置容易做新训练与看原来训练的关系,一方面要做适量的新训练,其次要重温以往训练、原来做对的典型题也需要再重新熟知思路;(4)、注意总结前面考试的经验教训,调整好考试前情绪,不要急躁、扎扎实实地复习,有关常识要加大记忆,考试前不做过难的题,要有平静的心情、稳定的情绪。
4、高考考试临场应试方案。扎实的入门知识,熟练的解题方法和较强的解题能力,固然是获得高考考试成功的非常重要的保证。但正常的心态,好的临场发挥,也是在高考考试中能否获得最好成绩的要紧原因。为了使自己最大限度地提升考试成绩,同学们应该做到:
(1)、以一颗平时心对待高考考试,纵览近几年的高考考试题目,仍是中、低档居多,占到全卷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高困难程度题目只是少数,所以应相信我们的实力,克服胆怯的心理,树立必胜的信念。
(2)、优化顺序,发挥潜能。接到试题后,勿忙于做题,应迅速通览试题,大体知道试题的概况;坚持三先三后,优化答卷顺序:先易后难,既解题时应从易到难;先熟后生,即解题时要先做内容、题型熟知的题目,再做陌生的题目;先高后低,即在浏览试题中,若发现两题都会做,解题时先做赋分高的题目,再做赋分低的题目。
(3)、坚持两快两慢,保证万无一失:阅读要快,审题要慢;书写要快(但要工整),计算要慢且要细。
(4)、规范答卷,稳中求快。物理解题的规范化前文已谈。解题时要稳中求快,切勿前松后紧,对容易题要杜绝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对较难点要知难而进,力争做前面的1、二问,尽可能多得分。
(5)、一次成功,看重复查。高考考试时间一般不会非常充裕,每分钟要做2分的考试试题,解题后不可能做到很多而细致的复查,所以要立足一次成功,防止粗枝大叶和笔误现象。
总之高考考试复习,要紧扣考试概要,把握命题走向,通过连续多次的实战模拟试题,强化规范答题,提高解题速度,调配应试心理,从而增强综合变通能力和应试能力。使考生最后带进高考考试考场的不是背过的常识,更不是做过的题目,而是能力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