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天利高考网 > 高考资讯 > 最新资讯

高中生物学习的办法总结

来源:www.dlipro.com 2025-08-01

最新资讯

  《分子与细胞》有关定义辨析  1.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吗?  原核细胞中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无细胞壁。  2.真核生物肯定有细胞核、染色体吗?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等没细胞核,也无染色体。  3.霉菌肯定是真核生物吗?  链霉菌是一种放线菌,是原核生物。  4.糖类的元素组成主如果C、H、O吗?  糖类元素组成只有C、H、O。  5.真核生物都有线粒体吗?  蛔虫没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  6.只有有线粒体才能进行有氧呼吸吗?  需氧型的细菌等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膜内表面上。  7.只有有叶绿体才能进行光合用途吗?  蓝藻等含有光合色素的植物也能进行光合用途。  8.绿色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吗?  植物的根尖细胞等就没叶绿体 。  9.细胞液是细胞内液吗?  细胞液是指液泡内的液体,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包含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及细胞核中的液体。  10.原生质层和原生质是否一样?  原生质层是指具备大液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与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高中一年级,不包含细胞核与细胞液。原生质是指细胞内的全部生命物质,包含膜、质、核。  11.生物膜是指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吗?  生物膜是指细胞内的所有膜结构,巩膜、虹膜等生物体内的膜就不是生物膜。  12.主动运输肯定是逆浓度梯度吗?  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方法肯定是主动运输,但有时也表现为顺浓度梯度,譬如刚吃完饭后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  13.ATP是生物体所有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吗?  细胞中绝大部分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的,体内有的合成反应,未必都直接借助ATP功能,还可以借助其他三磷酸核苷。  14.呼吸用途是呼吸吗?  呼吸用途是指细胞内的的有机物经一系列氧化分解,最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其他产物,并释放出能量合成ATP的过程。呼吸是指生物与外面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含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15.丙酮酸和丙酮是一回事吗?  丙酮酸(C3H4O3)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丙酮(C3H6O)常作为一种有机溶剂用于有机物的提取。  16.高等植物无氧呼吸产物肯定是酒精和CO2吗?  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的胚等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  17.酵母菌只进行出芽生殖吗?  酵母菌在营养充足时进行出芽生殖,营养贫乏时进行有性生殖。  18.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都生成了ATP了吗?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多数以热能形式散失了,只有一少部分转移到ATP中去了。  19.光合用途过程只消耗水吗?  事实上光合用途的暗反应过程中也有水生成,从净反应来看应该是消耗水。  20.光能借助率和光合用途效率是否一样?  光能借助率一般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通过光合用途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有些能量,与这块土地所同意的  太阳能的比。光合用途效率指叶片光合用途制造的有机物与植物吸收光能之比。  2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出现赤道板了吗?有丝后期出现细胞板了吗?  赤道板这个结构根本没有,是由于像地球上赤道的地方才如此说的。细胞板真实存在的在后期出现的。  22.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还是姐妹染色单体吗?  姐妹染色单体一旦分开,就成为两条染色体,只有连在同一着丝点上才说姐妹染色单体,且为一条染色体。  23.细胞内的水分降低,细胞萎缩,体积变小肯定是细胞衰老吗?  细胞在也会失水导致水分降低,萎缩。  高中生物学习的九种办法  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中的并不深奥,但总是有很多由于不当,高中一年级,耗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还是入不了门。这里有几种好用的的供同学们参考。  1.仔细知道课本内容,理解和基本定义。  1)依据每单元的学习计划,联系每个定义进行学习。  2)不要只记忆核心事情,要一步一步进行深入的学习。  3)要正确把握课本上的图像、表格、相片所表示的意思。  2.把所学的内容跟实质生活联系起来理解。  3.把平时用语和科学用语互做比较,确实理解整理后再记忆。  4.把内容用图或表格表述后,再进行整理和理解。  5.实验整理将来跟定义联系起来理解。  (把握实验目的,把结果跟我们的想法做比较,找出差距,并剖析差距产生是什么原因)  *正确知道显微镜的结构和用法,直接察看知道各生物的特点。  *培养写实验察看日记的习惯。  6.以学习的讲解部分和习题集的整理部分为中心进行记忆。  7.依据内容用不同办法记忆。  1)把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整理进行记忆。  *把想起来的主题不管顺序先随意记下来。  *把中心主题写在中间地方。  *根据常识间的相互关系用线或图连接起来完成地图。  2)借助对自己有特别意义或特殊意思的词进行记忆。  3)同时用双眼、手和嘴、耳朵记忆。  8.不懂的题需要解决。  (先给自己提问,把握自己具体不懂哪部分后再请教别的人。)  9.通过解题确认所学内容。  1)整理做错的题,下次前重点。  2)不太了解的题查课本和弄了解。  3)以基本题---中等困难程度题----难点的顺序做题,理解内容。  其他:  1.时间比较宽松的时候,如假期可先从自己感的部分开始重点学习。  (相联系的部分也能培养兴趣)  2.平常借助百科全书查找不懂的事情。  高中生物常用三种记忆办法  生物学科虽然在中学课程中不是主要学科,但生物学是21世纪最有进步前景的学科之一,它作为自然科学范围的带头学科,将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其次,人类社会在新世纪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和健康问题将愈加突出,而这类问题的解决,都将在非常大程度上依靠于生物科学的进步;而且生物学在高考考试理科综合试题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大家没理由不学好生物。下面大家就听听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的老师对学好高中生物学的一些建议:  1、高中生物  1.学会入门知识要素,先记忆,后理解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常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理科不同的特征。  对于大伙学习了很多年的数学、物理、化学来讲,这类学科的一些基本思维要点同学们已经一目了然,譬如:数学中的未知数X、化学中的原子、电子与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对于生物学来讲,同学们要考虑的对象即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类名词、术语之后才大概学会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2.弄清常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定义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个时候大伙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注意常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如:关于DNA,大家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三个地方学到,但教程中在三个地方的论述各有侧重,同学们要前后联系起来考虑,既所谓瞻前顾后。又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时,大家会学习很多细胞器,那样这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什么异同呢?这需要大伙做了比较才能了解,既所谓左顾右盼。  3.深刻理解重点常识,念书做到六个W  对于一些重点和难题常识,大伙要深刻理解。怎么样才能深刻理解呢?大伙念书时要时时考虑六个W。这六个W分别是:  Who哪个或什么结构  What出了什么事变化或有哪些  How如何发生的  When什么时间或什么顺序  Where在什么场合或结构中发生的  Whyrarr,高考考试;为何会发生如此的变化  大伙在考虑中常常将这六个W连起来考虑一定会有不小的收成。除去上述三点以外,同学们还要坚持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合适我们的学习技巧。用辛勤的汗水和科学的办法肯定可以换回优秀的生物学习成绩!  2、高中生物的三个理论联系实质  生物学的理论常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应该注意联系这类实质。联系实质的学习,既有益于扎实学会生物学常识,也有益于提升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自然实质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花园、动物园、庭院都会有很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成长,学习有关常识时,到这类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常识的理解和学会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常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联系生产实质  生物学中的很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类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否帮助解决生产上的那些问题,如此做有益于原理的学会。  3.联系生活实质  生物学常识与生活实质的关系更直接、更常见,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质  就更为要紧。生活实质包含已有些生活知识和将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知识可帮助大家理解生物学常识,生物学常识也可以指导大家的生活行为。  3、高中生物常见的记忆办法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剖析教程,找出要素,将常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比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  基本物质、不少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  即依据教程内容,巧妙地借助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不少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如此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  记忆。对比法马上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的地方。如此反差鲜明,容易记忆。比如:同化用途与异化用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不少要紧的、复杂的内容困难记忆,可将这类常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字语  提炼出来,作为常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益于常识的记忆。比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非常复杂,但它也有肯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借助、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可成为记忆常识的纲要。  5.衍射记忆法  以某一要紧的要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常识尽量多地  打造起联系。这种办法多用于章节常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有关常识联系在一块。比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定义、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类型、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常识。  高中生物复习时应该注意的十个误区  误区一  误觉得变形虫的分裂生殖是无丝分裂。其实,变形虫分裂过程中有核膜解体、纺锤体和染色体形成等过程,是典型的有丝分裂。  误区二  误觉得在体内所有些反应都需在酶的催化下才能进行。其实,在体内有的反应是无需酶的,比如水的光解,可参见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的教程第一册(必学)第56页图3-8光合用途过程的图形解析,从图形解析中大家可以看出的水的光解仅需光和叶绿素分子,没酶的参与。  误区三  误觉得试管婴儿是从试管中培养出的婴儿。其实,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产物,即在体外的肯定培养液中让精子与卵结合为受精卵,受精卵进行分裂,发育成一个多细胞胚,再将这个胚移植到母体培养,最后发育为成熟的胎儿。  误区四  误觉得动物都具备线粒体。其实,蛔虫、绦虫等体内寄生虫不含线粒体,由于它们长期适应寄生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缺少游离氧气的环境中,不进行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  误区五  误觉得腺体都是内胚层发育而来。其实,汗腺、皮脂腺、乳腺、气味腺、垂体等腺体均由外胚层发育而来,肾上腺、精巢、卵巢等腺体却由中胚层发育而来。  误区六  误觉得原核细胞中没细胞器。其实,原核细胞内有核糖体,只不过无其他细胞器的明显分化而已。  误区七  误觉得人体的体液只包含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其实,脑脊液、胸腔液、心包液,消化液、汗液和尿液等都是体液。  误区八  误觉得酶都是蛋白质。其实 高中地理,近年来的研究成就表明,酶可以分为三大类:①绝大部分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②有的酶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③有的酶是由核酸组成的。所以说并非所有些酶都是蛋白质。  误区九  误觉得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充当生产者。其实,已发现自然界中大约有500个种食虫植物(是绿色植物,可进行光合用途),当它们捕虫时则以狰狞的买家面貌出现。  误区十  误觉得但凡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多倍体。其实,多倍体应是由合子发育而来的,体细胞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如普通小麦是六倍体,由其花粉经离体培育法获得的新植株,体细胞内虽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但因为不是合子发育而来的,所以不是三倍体,而是单倍体。  高中生物必学1实验:用显微镜察看多种多样的细胞  1、显微镜的用法:取镜安放对光压片察看收放。  (1)低倍镜用:(察看任何标本都需要先用低倍镜,且标本应透明)  (2)高倍镜用:  先用低倍镜确定目的移动装片,使目的坐落于视线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  调焦(转动细准焦螺旋)(视线较暗,可调反光镜或光圈)  2、显微镜用需要注意的地方:  (1)成像特征:放大倒立的虚像。  (2)放大倍数计算: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镱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长或宽。  (3)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4)低倍镜下成像特征:物像小、细胞数目多、视线亮。  高倍镜下成像特征:物像大、细胞数目少、视线暗。  (5)物镜和目镜的判断:物镜有螺纹,目镜无螺纹。  (6)放大倍数的判断办法:  目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小,镜头短放大倍数大。  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大,镜头短放大倍数小。  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距离近放大倍数大,距离远放大倍数小。  (7)显微镜的有关性能参数。非常重要的性能参数是分辨率,而不是放大倍数。  1.高倍镜的用法时注意  (1)低倍镜用过程中,降低镜筒时需要眼睛侧视镜筒,预防镜头撞到玻片。  (2)低倍镜找到物像后,换上高倍镜时,察看过程中只能用细准焦螺旋。  第3节 DNA的复制  学习导航  1.学习计划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方法:半保留复制。  (2)说出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借助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3)概述DNA复制的模板、材料、条件、过程和复制的时间。  ①DNA复制的模板:以解开的DNA的两条单链分别作为模板。  ②DNA复制的材料:四种脱氧核苷酸是DNA复制的材料。  ③DNA复制的条件:DNA复制需要模板、材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④DNA复制的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⑤DNA分子复制的时间: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分裂首次分裂的间期。  (4)说明DNA复制的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2.学习建议  本节的学习重点是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在学会DNA分子结构的基础上,认真剖析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进一步学会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法,明确DNA复制的条件是模板、材料、能量和酶。  结合DNA双螺旋结构模式图,学会DNA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即亲代的DNA在解旋酶有哪些用途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形成两条单链,解旋酶的主要用途是断开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以解开的两条母链作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材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条子链。合成的每一个DNA分子中由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构成,这种复制方法称为半保留复制。  自我评测  1、选择题  1.现有一待测核酸样品,经测试后,对碱基个数统计和计算得到下列结果:  (A+T)/(G+C)=1,(A+G)/(T+C)=1。依据此结果,该样品( )。  A.没办法被确定是脱氧核糖核酸还是核糖核酸  B.可被确定为双链DNA  C.没办法被确定是单链DNA还是双链DNA  D.可被确定为单链DNA  2.DNA分子在细胞的什么时期自我复制?( )  A.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首次分裂前期  B.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首次分裂中期  C.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首次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首次分裂前的间期  3.DNA复制需要( )。  A.能量 B.酶和模板 C.脱氧核苷酸 D.包含上述三项  4.具备100个碱基对的1个DNA分子区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假如连续复制两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  A.60个 B.80个 C.120个 D.180个  5.下列有关DNA分子复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B.边解旋边复制  C.复制需要氨基酸和酶 D.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6.某DNA分子有2 000个脱氧核苷酸,已知它的一条单链上碱基A∶G∶T∶C=1∶2∶3∶4,若该分子复制一次,则需要腺嘌呤脱氧核酸的数目是( )。  A.200个 B.300个 C.400个 D.800个  7.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法使( )。  A.分子结构具备相对稳定性  B.能精准进行自我复制,保证代与代之间的连续性  C.可以精准地指导蛋白质合成  D.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机会  8.生物体内各组织的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均相同,根本缘由是( )。  A.全部细胞均源自同一个细胞 B.体细胞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离别  C.DNA复制和染色单体离别 D.染色体加倍  9.某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G)/(T+C)=0.4,上述比率在其互补单链中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 )。  A.0.4和0.4 B.0.4和0.6 C.0.6和1.0 D.2.5和1.0  10.一个双链DNA分子为第一代,经过3次自我复制,在第四代DNA分子中,有几条第一代脱氧核苷酸的长链?()  A.2 B.4 C.8 D.16  11.下列有关双链D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一条链上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上的A和T数目也相等  B.若一条链上A的数目大于T,则另一条链上A的数目小于T  C.若一条链上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也是A∶T∶G∶C=1∶2∶3∶4  D.若一条链上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为A∶T∶G∶C=2∶1∶4∶3  12.下列有关DNA复制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顺序是( )。  ①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②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合成  ③DNA分子在解旋酶有哪些用途下解旋④以解旋后的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⑤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A.①③④②⑤ B.③①⑤④②  C.①④②⑤③ D.③①④②⑤  2、非选择题  13.康贝格(Kornberg)曾以噬菌体为引子,用四种脱氧核苷酸为材料,加入适当ATP和DNA聚合酶,在试管中把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合成了噬菌体DNA,这种半人工合成的DNA也可以在寄主(细菌)体内繁殖。请据此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 。  (2)加入ATP的目的是 ,说明该过程是 。  (3)加入DNA聚合酶的目的是 。  (4)若DNA是在细菌细胞内合成,则其场合是 ;若在真菌细胞内合成,其场合可能是  ;若在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内合成,其场合又可能是 。  14.在试管中合成DNA的实验过程是:先把含高能磷酸基团的化合物和四种脱氧核苷酸放入一支试管中,还要加入从某种生物体内提取的DNA聚合酶等酶系,最后放入一点带15N标记的DNA分子。依据下述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生化剖析得知,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G=C,这个事实说明DNA的合成遵循:  (2)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G+C)的比率与15N标记DNA的一样,这说明新DNA分子是  (3)生化剖析可知,新合成的DNA分子中,带有15N标记的DNA约占总量的50%,这个事实说明:  15.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分子的组成,但32P比31P水平大。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下图。因为DNA分子水平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的地方,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G0、G1、G2三代DNA离心后的试管分别是图中的:  G0 ;G1 ;G2 。  (2)G2代在①、②、③三条带中DNA数的比率是 。  (3)图中①、②两条带中DNA分子所含的同位素磷分别是:条带① ,条带② 。  nbsp 高中生物;  (4)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法是 。DNA的自我复制能使生物的 维持相对稳定。  参考答案    1、选择题  1.C 2.D 3.D 4.D 5.C 6.A 7.B 8.C 9.D 10.A 11.C 12.D  2、非选择题  13.(1)在肯定条件下,DNA具备自我复制的功能  (2)为DNA复制提供能量 一个耗能过程  (3)促进DNA新链的合成  (4)原核细胞的核区 细胞核、线粒体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14.(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以标记DNA为模板复制出来的  (3)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15.(1)A B D(2)0∶1∶1(3)31P 31P和32P  (4)半保留复制 遗传物质(信息)

热点专题

  • 2025年8月国内外大事件大全
  • 上海2025年高考考试本科普通批次第二次征求志愿录取结果查看入口
  • 必学一第一单元重点常识背诵讲义

[]文科生如何学好数学?

[]高考考试数学只考这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