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力:是物体对物体有哪些用途,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况(即产生加速度)是什么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因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可以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觉得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未必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有哪些用途点,物体的重点未必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缘由:因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状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等于点接触)的状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一直沿着绳且指向绳缩短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重压,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未必沿杆。 (4)弹力的大小:通常情况下应依据物体的运动状况,借助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原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重压;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办法: ①假设法:第一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个时候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相对运动趋势,也没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依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依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依据各自的规律去剖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借助公式f=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重压,未必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依据物体的运动状况,借助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一般应依据物体的运动状况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剖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剖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有哪些用途,不要剖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用途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觉得通过力的传递用途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剖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剖析,不要把成效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剖析。 (3)假如有一个力的方向很难确定,可用假设法剖析。先假设此力没有,想像所研究的物领会发生什么样的运动,然后审察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况。 6.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假如一个力用途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成效跟几个力一同用途产生的成效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办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质问题中,一般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质用途成效分解;为便捷某些问题的研究,在不少问题中都使用正交分解法。 7.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用途在物体的同一点,或用途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况: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况,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况。 ★(3)共点力用途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使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 (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办法:隔离法、整体法、图形解析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推荐阅读:
2016高考考试资讯 | 2016艺考 | 2016自主招生 | 2016中国大学排名推荐 | 最好看的校花整理
1月高考考试关注:特殊种类招生与港澳高校中国大陆招生
中国校友会网:2016年中国各种类大学排名推荐
2016年全国高考考试考试概要权威解析(共9科)
25所高校招办解析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
调查称2015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平均为4187元
武汉大学女神黄灿灿 清纯扮相引人眼球(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