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学会课后复习的办法
1、课后复习的意义
会学习的同学常常能坚持天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但不少同学只不过有时复习或临近考试时才复习,平常只去应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做完了就没事了,他们没认识复习的意义,不重视准时复习。
复习是学习活动中的要紧环节。从时间和内容上划分,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两类。课后复习是课堂学习的继续,是学生在上完课后,准时回忆、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课后复习还是系统复习的基础。课后复习对学习有着极其要紧的意义:
1、能使自己所学的常识渐渐系统化、熟练化和技能化,进一步提升常识学会的水平。
2、能强化对当天所学常识的理解,巩固记忆,预防遗忘。
3、能提升做作业的效率,能检验学习的成效。
4、能温故知新,为学习新常识做好铺垫。
为切实提升学习水平,大家必须要培养坚持课后复习的习惯。
2、课后复习的办法
课后复习并不是简单地把课文再看一遍,应该做好如下四件事:
1、尝试回忆。在打开教科书和笔记本之前,第一要独立地把当天所学的内容回忆一遍,在头脑里象过电影一样,再现课堂学习的主要情节,包含老师讲课的思路,甚至一些要紧的细节。要强逼自己开动脑筋去回想、去追忆课堂学习的每个要点,什么懂了、会了,什么还没有懂或没会;什么还记得清,什么印象模糊或记不清了。
尝试回忆有哪些好处是:可与时检查当天课堂学习的成效,以便改进日后的预习和课堂学习;可以通过强制追忆,提升我们的记忆水平;可以增强复习阅读与整理笔记的针对性;可以帮助培养积极动脑筋考虑的习惯,并提升在头脑里系统概括常识的能力。
2、看教科书。教科书是学习的根本,抓住了教科书就抓住了学习的基础和根本。预习、上课、复习都应看教科书,但复习阅读是在预、上课、尝试回忆的基础上进行的,应该注意全方位过目,突出重点,把重点放在要紧的定义、规律、办法上,尤其是放在那些回忆不起来,考虑不连贯,理解不深刻的地方。
复习看书时,仍然应该注意用笔在书上作标记,作端记、眉批。写提要性语句和技巧,以利记忆,以利将来看书时从提要中飞速得到启示,回忆起书中的有关内容。但提要要更精练、更深刻。
3、整理笔记。笔记是组建常识大厦的预制件。整理笔记是要把我们的课堂笔记甚至预习笔记加工、提炼成合适自己复习和进一步学习的材料。由于上课时的主要精力用在听、看、想上,笔记不可能非常健全,整理笔记就是要把一些遗漏的部分补起来,把记得不准确或次序颠倒、逻辑顺序不清的地方进行修正和理顺。除此之外,还要划出常识的重点、重点,标出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定义,并系统地整理所学常识的体系和结构,整理我们的学习经验。
4、读参考书。参考书对教程内容有加深和扩展,可以帮助大家发展常识面,加深对教程的理解。但第一必须要选择好的参考书,其标准是:
1、内容深浅相宜、其编排体系与教程基本相同,水平略深。
2、很多篇幅用在解难释疑,揭示常识系统,指导解题办法,并配适当例题和习题。
3、最好是名家所著、属经典之作,且为正式出版社出版。
4、好的参考书可选择一本为主,多本为辅。现在书市上各种同步训练、随堂练习、四星题库、五星题典粗制滥造,泛滥成灾。这类书东拚西溱很多习题,既无常识总结、解难释疑,也无解题办法指导,徒然使学生跌入茫茫题海而不可以自救,是他赚钱,你受灾的交易,千万不要上当。第二,要掌握正确用参考书。应该注意:
1、一般要紧跟教学进度、围绕教学内容读,2、一般要先看教科书,后读参考书。
3、一般读参考书要安排在完成作业后进行。
4、读参考书也要记好笔记,其中一些对定义、规律深层次的剖析讲解可摘录到课本上的有关地方,一些关于常识系统的总结、解题办法的总结和我们的技巧则可摘录到笔记本上。
3、课后复习的需要注意的地方
1、复习要准时。依据遗忘规律,学习刚结束的短期内遗忘是飞速的,此后遗忘速度渐渐减慢。准时复习就是向遗忘作斗争的过程。所以复习需要准时,而且要特别看重第一次复习,将来再复习就省力省心了。
2、复习也要突出重点。大家所学的学科有主要学科和一般学科之分,所学的内容也有基本的、重点的和一般性有什么区别。因此,大家需要抓住重点学科、重点常识和我们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重点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