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天利高考网 > 中考资讯 > 备考 经验分享

高中地理地图容易见到问题解答方法

来源:www.shenmubaoding.com 2025-01-18

经验分享

  1、考试说明  地图考试内容:地图上的方向和比率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2、常识要素总结  地图:(地图三要点:比率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率尺:也叫缩尺、图上距离公式略  (1)比率尺的大小:在同样的图幅上:比率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质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准度越高。比率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准度越低。  (2)比率尺的缩放:比率尺放大:用原比率尺放大到的倍数。比如将1/10000的比率尺放大1倍,即比率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率尺是1/5000,比率尺变大。比率尺缩小:用原比率尺缩小到的倍数。比如将1/50000的比率尺缩小1/4,即比率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率尺应为:3/41/50000=1/66500,比率尺缩小。  (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率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率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比率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率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4)垂直比率尺 水平比率尺  (5)同一幅图上不同方向的比率尺相同。  2.地图上的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址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国内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1)等高线原理  ①同线等高;②同一幅图上相邻的等高线高差相等;③所有些等高线最后闭合。  (2)判读规律:  ①数值大小: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②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假如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块表示陡崖。  ③形状特点: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渐渐减少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假如没数值注记,可依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④等高线弯曲时,假如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假如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2)地形剖面图绘制办法:地形剖面图是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画法:从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按下图的垂直标尺将各点转绘到相应的高度地方上,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即得到该剖面线上的地形剖面图。

热点专题

  • 2019高考考试地理必考要点:经纬网的应用办法-定“范围”

[]2019高考考试地理必考

[]高中地理地图容易见到